說話應該誠懇、不欺騙,不惡言相向,不搬弄是非;不負責的話語容易造口業。

愛心是愛自己的心。要照顧自己的心、保持心的清淨,
就要去除貪、瞋、癡、慢、疑等心病。

修行要在各種環境中磨練,環境變了,心還能不動如磐石,才是修行的真功夫。

人在世上,應時時刻刻遵循五種戒律:不殺生、不偷盜、不邪淫、不飲酒、不妄語。

修行就像耕田一樣,修行者要留下心中的善種,
去除壞的種子,好好地耕耘自己的心田。

只要結合五百人的力量,就能聞聲救苦;
你我的雙手、雙眼,正是觀音菩薩的千手千眼。

福從做中得歡喜,慧從善解得自在。

看到磅秤,就想量體重;
關心身體的重量,也要關心靈魂的清濁,每天反省,靈魂才得清淨。

修行有成的菩薩都有三種心:愛心、信心、寬容心;
並用感恩歡喜的念頭去實行。

天地間沒有「別人替你修行」這回事。
師長的責任只是教導,實踐的道路必須自己去走。

時時歡喜,即時時吉祥。不要怕印堂發黑,
只怕心念不清,時時心存善念,則一切平安。

佛教談心理,不談風水地理。
修行靠的是心,要以善心去改善風水,而不是讓風水來影響心理。

聽法後,能在日常生活中身體力行,謂之「受法」。

業力會左右人的命運,
有智慧的人能啟發本性、改善業因,不受命運的擺布。命,要靠自己轉化。

美玉經過不斷地琢磨,才能顯露光華的本質。
擯除自大驕傲,慈悲待人接物,才是學佛之道。

知道有來春,所以留著來春穀;
知道有來生,自然修取來生福。勤種菩提種,自然有好結果。

老人家顯得年輕是因為心中有愛,有愛就能培養人與人之間的和諧,淨化人生。

要成就一件好事,需要有你、我、他合力來完成。
所以對人要一視同仁,不要有你、我、他的成見。

要讓眾生脫離苦海,得到快樂,
必須以「啟發智慧」為中心,以「善巧方便」為工具。

學習控制自己,就是要讓心明亮如鏡。鏡面不轉動,卻能反映出變動的萬事萬物。

別人稱讚你穿得漂亮,不要以為人家可能是在諷刺,
要感謝對方,並時時注意自己的氣質。

惜緣惜福,我們不論對待有情的眾生與無情物,
一樣都要抱著恭敬、愛惜與感恩之心。

樹木能過濾空氣中的污濁,轉化為清新的氧氣供我們呼吸;
人類照顧樹木,事實上就是照顧自己。

我們的生活所需都要靠大眾的幫助,才能不虞匱乏,
當然也應該取諸社會,用諸社會。

任何建築物的完成,都是工地的勞動者不畏烈日、大雨和寒風所付出的成果。

對自己要有平常心,不要孤芳自賞;
對別人要有恭敬心,感恩所有的人為我們付出的一切。

仇恨往往會讓人記恨在心,恩情卻無法長久不忘;
希望過得快樂自在,對人對事要常懷感恩心。

受到人家糾正,要心存感激;
犯錯的人若能及時悔改,我們也要讚美他,讓他有信心。

沒有壞人顯不出好人,沒有苦難的眾生,顯不出菩薩的慈悲;
所以,受人攻擊時也要善解、感恩。

每一天都是感恩的開始,每一刻都應發揮愛的良能,
互相感恩,才能感受到人間的幸福。

大眾對警察要求多,卻缺少關心;
警察壓力大,又無法過正常作息的生活,我們應該感恩他們。

感謝社會眾生的恩情,發揮到其他需要愛的人身上,使愛的泉源一點一滴連接下去。

助人者要感恩被幫助的人,沒有貧困的人,你怎麼有機會當好人、做菩薩呢?

想求得高深的學問,就要必恭必敬、認真努力地學習,更要感謝老師賜予我們智慧。

我們一輩子不知吃了多少別人辛苦耕種的米,
穿了多少別人辛苦織成的衣服,怎能不感恩呢?

我們所受的教育,點點滴滴都是社會資源,
因此我們一定要時時心存感恩,回饋社會。

有餘力就幫助別人,這是感恩心的落實;
能互相感恩、互相幫助,才會活得快樂富足。

每天能從床上甦醒過來,能下床活動,就值得感恩。多一分感恩,就少一分抱怨。

吃飯時,應懷著感恩的心去想種稻的農夫、
打穀的工人、運輸的商人、煮飯的廚師......。

父母是家中的活佛,不好好孝順父母,不恭敬供養父母,就得不到福報和智慧。

日常生活所需,不論食、衣、住、行,都是人群勞心勞力所奉獻的,
因此我們要感恩惜福。

父母賜予我們生命,師長開啟我們的智慧。
學子尊敬師長,追隨師長的志願,才算報答師恩。

為什麼人不好好珍惜時間,利用有限的人生把握該做的事,
卻老是擔心什麼時候死呢?

歲月如流水,生命何其短暫!所以,要善用人生使用權、發揮良能。

以我們的肉眼,根本無法分辨分分秒秒間什麼在生長?
什麼在消滅?這就是行蘊的遷變。

世界不會因為少了誰就無法運轉;
但是,如果不能善用時間好好做事,辜負的是自己的生命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fen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