什麼是富貴?
一般人的定義,
富指的是有錢財、有豐富的資產;
貴就是權力大,地位高。

其實真正的富貴在品格,
在於心靈富有倫理、道德,
才是人性之富;在日常生活中,
言行舉止都要有品行,
對家庭要做到最基本的孝道,才是貴。

人一出生,
父母就百般疼惜、愛護,
不辭辛勞教養,
這是父母天性,
並且不會隨著兒女的成長,
有絲毫減損;
然而兒女的心卻會慢慢地遠離父母,
逐漸忘記父母的愛,
更遑論反哺孝親了。

近來常聽聞,
社會上有許多年輕人,
父母辛苦撫養長大了,
受完高等教育,
年紀也不小,
就是不想找工作;
或者好高騖遠,
不想從基層做起,
找不到理想的工作,
就賦閒在家,
反正父母還有錢,
還能工作,
就依賴父母生活。
這樣的人生何其悲哀,
古云:「修身、齊家、治國、平天下。」
自己不修身,如何能齊家?
無法齊家的人,如何為社會付出?
天下如何能平安?

反之,在大陸安徽官渡鄉有個慈濟村,
有一戶三代同堂的模範家庭,
雖然家境清寒,
家中每個成員卻極富人性與孝道。

老奶奶中風,一隻腳不靈活,
她的兒子、媳婦都非常孝順。
已為人母的媳婦勤儉持家,
謹守孝道,每天陪著中風的婆婆散步當作復健;
每餐煮好飯,先餵婆婆吃,
輕聲柔語,服侍得非常周到。

全家主要靠老奶奶的兒子耕作一塊貧地,
一年收成僅人民幣1,000多元,
農餘期間則四處打零工,
經濟十分拮据。
老奶奶的大孫女看著父母如此辛苦,
一度想要休學,幫忙分擔家計,
減輕父母重擔。

但是這對夫妻非常重視子女的教育,
不願子女像他們一樣,
老奶奶的兒子表示,
「窮不能窮教育,苦不能苦孩子」,
無論如何一定要栽培子女。
後來兩個女兒都考取大學,
二女兒見母親如此細心照顧奶奶,
想到父母有朝一日也會年老、有病,
於是立志當醫師,服務病人,
還能照顧長輩。

這個家庭父慈子孝,
個個都是心靈富有,品行高貴,
值得尊重與敬愛。
所以,地位再高,權力再大,
若無法守本分,
不能對家庭負責任、為社會奉獻,
這樣的人富在哪裡、貴在哪裡?

總而言之,
人生要自富也要自貴,
每個人從自己身體的行動、心靈的觀念做起,
心與身合一,人生的方向就不會脫軌;
能修身才能齊家,進而為國、為天下。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fen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