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,土地貧瘠出了名。

這樣惡劣的環境,居然孕育出中國歷史上,

勢力最強大的商幫——晉商。


晉商,指的就是山西商人,
從明朝初發跡至民國初年沒落,歷經五百年;
在沒有飛機、電話、電腦網路的年代,
晉商的馬車與駱駝隊伍開闢出中國的鹽路、茶路。
他們以山西、河北為樞紐,南起武夷山,北越長城,
貫穿蒙古戈壁,經西伯利亞通往聖彼得堡、歐洲的茶葉商路。
這也是繼古代絲路沒落後,新興起的另一條國際商路。


中國的銀行——票號,開始於他們,
這群戴著瓜皮帽的銀行家,甚至在日本、韓國開了銀行。


連續劇暴紅,產生連串效應。
冷寂許久的山西的喬家大院(現在被列為一級古蹟),
立刻成為中國最熱門的旅遊景點。
單單大陸五月連續假日的第一天,
就讓當年度預估要賣出的三十萬張門票告罄。
不只如此,各書店裡,晉商的書籍紛紛出籠,
「晉商智慧」、「喬家商學院」、連續劇的小說版⋯⋯頓時間,
晉商智慧成為新顯學。


在山西太原附近,
有一座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列為世界遺產的平遙古城。
從城外通往城內的青石路,這麼硬的石塊,硬是被壓出兩道很長的深軸,
不難想像長年來,一趟趟馬車是如何載著厚重貨物、沉甸甸的白銀,來回穿梭。


平遙城的西大街,寬闊的大道可容納四匹馬車並行,
這是一、兩百年前的金融街,中國主要票號的總部所在地。
這裡,乍看與麗江古城沒兩樣,最大的玄機在於內部有一口口如深井般的銀庫。
日昇昌位於平遙西大街三十八號,是中國第一家票號,也被稱為中國銀行的鄉下祖父。


這是被中國古代銀行家出資重建的一座古城,
壯觀的古建築群反映出昔日晉商富可敵國。
當它遙控著世界最強盛國度時,美國的華爾街還沒誕生。


一部電視劇,喚起記憶,勾起社會底層的渴望。
「在五百年前就有這麼大的格局,『匯通天下』、『貨通天下』,
現在人的格局沒有辦法跟他們比。現在人都看得非常短視,只看眼前利益。」
一位重量級上海台商,看過「喬家大院」電視劇後被震撼:
「晉商不一樣,五百年前他們就敢於出去闖蕩,
這對於當時的人特別的不容易,山西商人居然可以培養出多國語言人才。」
喬家大院館長王正前也說:「晉商的遠見、格局、誠信,
獲得觀眾的共鳴,這反映人們的心裡渴望。」
五一大假過後,他辦公室外,人聲依然鼎沸,
喬家大院七十名導遊全數取消休假,
尚不足以應付紛至沓來的人潮。



●格局一:胸懷天下


太窮了,「致富在數萬里外」,是山西人的夢想。
於是,一個個山西人推著小木車、載著鍋碗瓢盆、茶葉,
到蒙古大草原與遊牧民族交換牛馬、皮草,成為山西人由農轉商的濫觴。


搏命運糧,遠征蒙古大草原經商


但是,離了家門,能回的不多。
一則盜匪猖獗,最著名的就是長城的關隘「殺虎口」,
山西民諺這麼形容:「殺虎口、殺虎口,沒有錢財難過口,
不是丟錢財,就是刀砍頭,過了虎口心還抖。」
再者,天寒地凍,為了在春天以前到達蒙古大草原,以取得先機賣出好價錢。
許多山西小販在嚴冬中,穿越零下三、四十度的山嶺,
有人因遇上暴風雪而凍死,有人因迷路而餓死。
據當地人說,從雁門關通往蒙古大草原的路上,至今仍可見累累白骨。


大風險後的報酬,很可觀。當年與遊牧民族多為實物交易,
一口鐵鍋可以換一件上等貂皮,一個鐵碗可以換一匹好馬,
這些商品在中原與南方奇貨可居,經過轉手後利潤豐厚。
於是,第一代經商致富的山西人回鄉,蓋了一座小院,
第二代又走出去,回來後接著蓋,千座晉商大院並非從天而降。


●局勢動盪,造就異地匯兌新行業


十八世紀初期開始,太平軍與捻匪作亂,
各地商人開始拜託商號分布最廣的晉商,協助匯款。
方法是開一張收據,將款項交在晉商的甲地分號,
再以書信傳遞該收據,讓持收據者在乙地晉商分號領款。
於是,一八二三年,中國第一家票號「日昇昌」在山西開張,
晉商進入另一個事業高峰。


「一紙之符信遙傳,萬兩之白銀立集。」票號,
解決了其他商人的難題,讓被民亂阻絕的商業血脈順暢起來,
也讓資本得以做最有效的流通。
從此,晉商由大貿易商變成銀行家。
也就是所謂「貨通天下」、「匯通天下」精神。


但是,鉅富之牆,不是平空而起。

一張紙,就能兌換千百銀兩?
當年的金融管理呈現無政府狀態,
既沒有專利牌照,
也沒有法律可管,
更沒有國家保證,
山西票號憑什麼讓客戶相信?
金融業是資本的競爭,
更是信譽的競爭,
而誠信更是晉商數百年來最重要的精神。
山西票號能讓異鄉人相信,
錢交給他們是安全的,
這不是一個人說了算,
而是整個晉商百年來,
累積下來的聲譽,
也維繫一代代晉商達五百年榮景,
比清朝的歷史都久。


●格局二:捨小求大


晉商的異地建築中,最宏偉的就是關帝廟。
祖籍山西解州的關公,是晉商心中的財神爺,
現今華人商家喜拜關公,就是從晉商風俗而來。
關公以信義聞名,無論曹操給他多豐厚的待遇與條件,
他始終守護著劉備。這個特質,與招財有何關係?

再看財富排名山西第三的喬家,
門廳顯著位置掛著「學吃虧」匾額,
乍見此言的人,往往丈二金剛摸不著頭腦。
關公寧可捨小利而求大義,終究贏得後人尊敬。
喬家生意能維持六代,也是實踐這精神。


●先信義而後利,吃小虧贏得客戶信任


蒙古大草原重鎮,人口超過二百萬人的包頭,
至今流傳一句話:「先有復盛公,後有包頭城。」
復盛公就是喬家的商號。喬家第一代喬貴發,
兩百多年前只是在邊境幫人拉駱駝、大字不識一個的長工開始,
慢慢經營成包頭第一大商號,靠的不只是勤勞努力。
他的理念是:「寧可少賺錢,不能失信;
寧可不賺錢,不能失信;
寧可賠錢,也不能失信。」
喬家第三代掌門人喬致庸,
將其經營理念總結為三個字:「信、義、利」。
先是信義,然後才能得利。


不只是喬家,許多晉商都遵循此道,
才能將其內化為集體制約力量,
也才能對外贏得共同名聲。
一九○○年,八國聯軍攻占北京,
許多山西票號在北京分號銀兩被劫一空,
帳簿也付之一炬,根本無從對帳。
然而,以日昇昌為首的山西票號,
此時做出一項共通決定——只要客戶拿得出存摺,
不管數目有多大就兌換。
這麼做雖有風險,
但是,承諾是他們的信念,
事後也證明山西票號對未來做出一項正確的投資——當北京戰亂平息,
分號重新開業,不但新舊客戶放心將銀兩存入山西票號,
連朝廷重臣也紛紛進言慈禧太后,
將朝廷官銀匯兌,交由山西票號經手。


●首創員工分紅,比率超越資方


何謂格局?「成大器者,首先要會『棄』,才是格局,」
一位營業額超過新台幣二百八十億元的企業家說。
晉商的不計較、能「棄小」,
更體現在予專業經理人的利潤分紅。
中國人的第一套員工分紅制度,起源於晉商。


晉商,開放給資深員工高比率的盈餘分紅入股(頂身股),
往往讓票號員工領取超過薪資數十倍以上的紅利。
舉例而言,票號龍頭日昇昌全盛時期,
分行經理可參與分紅股數約為一股,
一年分紅達萬兩白銀。
當時,一位七品縣太爺,年薪也不過一千兩白銀。
走在今天的平遙金融大街,
我們可以遙想當年,
坐在櫃檯裡叮叮噹噹打著算盤的夥計,
都可能因「頂身股」而腰纏萬貫。


根據山西財經大學副教授黃鑒暉分析,
一八八九年大德通票號身股分紅為銀股(資方)的一二○%,
一九○六年協成乾票號身股分紅為銀股一三○%。
也就是說,員工所分利潤比股東還多。


●格局三:回饋社會

一八八七年,山西出現三百年來最大的一次旱災,
三分之一人口死於這次災荒,甚至出現人吃人的慘劇。
這時,榆次常家居然宣布,花三萬兩銀子修建戲台。
原來,常家以建戲台的名義,變相賑災,
只要你來搬磚頭搬木頭,我就管你飯吃,
又讓災民擁有勞動所得的自尊。
災荒持續了三年,常家的戲台,也蓋了三年。


●搭棚供餐賑災,自家人最後開飯


這場災荒,喬家捐獻了三萬六千兩白銀,並搭粥棚供災民三餐,
根據當地地方誌紀錄,喬家賑災款項為全省最多。
「喬致庸很嚴格的,賑災期間,
災民沒開飯喬家人不許開飯,
喬家上下所有人生活水平降至最低。」
「喬家大院」連續劇導演胡玫,
覺得匪夷所思:「他(指喬家)圖什麼?
為什麼?這是什麼精神?
這對我來說是不可思議的。」
但除了開粥棚賑災、送麵粉送肉,
胡玫沒有把喬家其他善舉拍出來,
因為怕觀眾不相信,以為是假的。
「這難道不是個悲哀嗎?」胡玫慨歎。


訪談最後,王正前特地讓我們登上喬家大院屋頂,
俯瞰這座擁有六個院區、三百一十三間房間的晉商巨宅。
層層交錯的飛翹屋簷,映著遼闊無邊的黃土高原。
讓這一座座灰色城堡,在貧瘠大地中屹立不搖的,
究竟只是財力,還是滾動財力背後的精神格局?
這距今僅約百年的故事,已告訴我們答案。











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wfen130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